您正在浏览:主页 > 仿盛大热血传奇 >
FT中文网:供给最新仿盛大热血传奇侧改革能否拯救中国经济?
作者:热血传奇网页版 来源:http://www.softpl.com 时间:2016-05-07 16:08
海外网5月6日电 近日,热血传奇,FT中文网刊发了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的稿件: 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三期叠加”概念,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即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消化期。2015年初,习近平提出“新常态”(new normal)这一概念来引导预期,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中国引入这一概念意味着中国承认在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过程中,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但无论“三期叠加”还是“新常态”,都不过是对现状的分析而已。更重要的是究竟该怎么应对?经过长期的摸索,中国政府终于在2015年底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在2015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综合国力竞争新形势的主动选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要求,”并提出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一夜之间,社会各界言必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那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真能拯救中国经济吗? 供给侧改革瞄准了问题症结 虽然美国是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但美国已经步入加息周期,在全球经济体率先进入复苏通道。之所以出现这一局面,是因为美国拥有最灵活的市场体系,能对危机做出快速反应,在最短时间内“市场出清”。从美国失业率的变化趋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危机爆发后失业率迅速攀升到10%以上的历史高位,然后很快就开始稳步下降。可以说,美国经济是“长痛不如短痛”、“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励志典型。
(图:美国的失业率)
中国是另一个极端。最初,中国认为危机是美国的,中国最多受到一些短期冲击而已,因此试图以“四万亿”刺激帮助经济渡过短期调整。不料,该措施不仅没能实现救赎,反而成为“大麻烦”的起点:首先,在中央“四万亿”旗帜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一哄而上,地方债务激增,出现偿付危机,以致于中央不得不允许地方政府在2015年实施3.2万亿的“债务置换”,以时间换空间。
其次,产能过剩加剧,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形成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的“中美国(ChinAmerica)”模式。美国发生家庭部门“去杠杆”的危机后,中国本应削减产能,但却反其道而行之。据估算,2012—2014年间全球增加的产能有41%来自中国。 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前主席萨默斯指出:中国在2010年至2013年浇筑的水泥数量超过了美国在整个20世纪浇筑的水泥数量。这令实体经济的困境雪上加霜。
最后,“四万亿”刺激政策导致中国债务问题急剧恶化。“稳增长”的实质是以信贷推动增长,导致债务失控。中国1949~2008年货币投放累计47万亿。2009~2012年四年就一下子投放50万亿,超过前59年的总和。危机之前,中国债务/GDP 从2000年121%温和上升到2007年的158%,但2008年后却一路飙升到282%的惊人水平。更糟糕的是,中国的债务主要集中于非金融企业(实体经济),成为全球实体经济债务负担最终的国家之一。此外,中国较低的失业率被证明并非好消息:大量僵尸企业依赖银行贷款输血而维持就业,只会拖延复苏步伐并出现更大的坏帐。
(图:中国债务水平激增。来源:麦肯锡)
经历了过去7年的无效刺激,中央承认“全面刺激的边际效应递减”;由于实体经济受困于过多的债务和产能,需要“修复资产负债表”,宽松的货币政策释放出的资金更多流入了楼市和股市,而非实体经济。2015年连续五次降息降准,对于提振实体经济效果甚微,而且由于PPI保持在-4~-6%的水平,这导致企业实体融资成本并未因为降息而得到缓解,而是出现费雪债务-通缩循环。
(图:中国PPI连续49个月为负。来源:国家统计局)
更加尴尬的是,在钢铁、煤炭、化工等领域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中国消费者却在日本用疯狂购买制造了“爆买”(bakugai)一词,而且所购买的并非高科技产品,而是马桶盖、电饭煲之类的生活用品,这更凸显中国这个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大而不强的软肋。2015年中国游客在境外支出1.1万亿,相当于GDP的1.6%。2015年中国大陆赴日游客数量翻了一番,达到500万人,占日本境外游客总数四分之一以上,中国游客贡献的旅游消费占比高达41%。另外,星巴克也宣布未来5年在中国每年将新开500家店铺。
可见,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关键并非有效需求不足,而是“结构性错配”:一方面生产出大量无效的产能,另一方面本土企业却又没有能力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
理解了这一点,就不难预测“凯恩斯主义”的失灵:靠政府投资创造需求,拉动的无非是钢铁、水泥少数“不值得拯救”的“旧经济”,而中国消费者真正需要的“新经济”(星巴克和马桶盖)却不是政府所能刺激出来的。
因此,中国政府下决心拥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痛定思痛。正如吴敬琏所概括的,“对于从需求侧寻找解决办法,大多数人失去了信心”。
“中国式供给侧改革”的盲点
供给侧改革并非首出江湖。在历史上,美国总统里根、英国首相撒切尔在1980年代,大胆拥抱“供给学派”,令经济成功摆脱“滞胀”,也成就了“里根经济学”的传奇。
(图:里根的供给侧改革奠定了美国长达25年的繁荣。来源:波士顿咨询、世界银行)
不过,仔细审视“中国式供给侧改革”,不难发现其中的缺环。
第一,以“拉弗曲线”为代表的“低税率”主张是供给学派最核心的观点,里根以巨大的政治勇气把美国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削减1/3左右,可谓大手笔减税。在中国政府供给侧改革的五大任务中虽有“降成本”,但并未明确把减税作为重点。中国政府急推的“营改增”也仅仅承诺“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最近政府宣布:自2016年5月1日起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超过20%的降至20%,实业保险费率由2%阶段性降低到1~1.5%,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高于12%的一律予以规范调整。这些措施预计每年降低税负1000亿。须知,1000亿只相当于中国20万亿财政收入的0.5%,中国政府虽然一直在提倡减税,但这种“挤牙膏”式的减税难以起到多少效果。理论研究表明,一种政策要想产生积极效果,应该以“超预期”的力度实施。
(图:中国财政收入过去20年的增速一直远超GDP。来源:韦森。)
<< 上一篇:刀塔传奇2016传奇2单机版年植树节活动种树欢乐多 >>
<< 下一篇:《梦想世界2》今日1.76复古传奇新服开启 全民集结激战龙虎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