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主页 > 仿盛大热血传奇 >
三国时期传奇1.76复古无英雄长沙人的生活图景
作者:热血传奇网页版 来源:http://www.softpl.com 时间:2016-05-03 00:56
专家学者对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近20年的研究清晰发现——
工作人员进行竹简揭剥前的清理。通讯员 摄
户籍竹简。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一部《三国演义》,让国人对三国历史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不过,不论野史小说还是历史文献,其基本核心都是围绕中央政权,虽对郡县的名称、位置、人口等有所提示,但是具体到区域的情况,就语焉不详了。
1996年,在长沙走马楼的古井里,出土了14万余枚三国吴简,它们都属于吴长沙郡府、临湘县及临湘侯国的行政文书,内容包括赋税、户籍、司法、钱粮出入、军民屯田、来往公文等。它的发现,为研究孙吴政权乃至长沙地区的政治经济情况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为三国及长沙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源头活水。
11月27日,走马楼三国吴简保护整理项目结项验收会将在长沙举行。近20年来,长沙简牍博物馆及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潜心整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让我们可以一窥三国时期长沙郡临湘县(今长沙)的政府运转情况及百姓生活状况。
“户口本”上写了什么
公元235年八月的一天,长沙郡临湘县所有的老百姓,无论男女老幼都集中到县城里,这是要干什么?
走马楼吴简的一枚简牍为此事提供了一些线索。这件临湘县下辖东乡劝农掾向上级报告辖区内州吏及其父亲兄弟户籍情况的文书,是三国孙吴政权检核百姓户口的宝贵资料。
长沙简牍博物馆馆员杨芬说,该简落款时间是“八月二十六日”,这和汉魏时期“八月算民”的制度有关。《后汉书·皇后纪序》有“汉法常因八月算人”的记载,即汉代是在八月进行户口调查。
在日本学者鹫尾祐子眼中,走马楼吴简是观察三国孙吴政权下长沙社会情况最理想的史料。其中,有大量以户为单位记载着当时人们姓名、性别、年龄的名籍,他们并非是正史列传中出现的著名人物,而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这些原始资料比起传世文献,更接近当时的社会原貌。
竹简中有一枚乡计简,上有“右小武陵乡领四年吏民一百九十四户,口九百五十一人……”的记载。专家介绍,该简是对嘉禾四年(235年)临湘县小武陵乡吏民缴纳口算钱的统计。根据简文,小武陵乡嘉禾四年领户194户、口951人。研究人员对小武陵乡户籍簿进行整理后,发现小武陵乡包括吉阳里、高迁里、东阳里、平阳里、安阳里五里(里相当于今天的社区或村),并有确切记载的户数和人口,其中吉阳里36户、173人,高迁里38户、180人,平阳里36户,安阳里约186人。平均算来,每里38.8户、190人。
在户籍簿中,对每户甚至每个人都有详细的记录,如“桥大妻曲,年卅八,桥小妻仕,年卅”。长沙简牍博物馆馆长李鄂权说,这些简牍就相当于今天的户口本,上面详细记录了家庭成员的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甚至居住地、纳税标准和健康状况等大量信息。其中“大妻”、“小妻”的称谓,反映了当时一夫多妻的婚姻状况。
有人统计,当时一户人家平均人口为5人,多为小规模核心家庭,即家庭成员由一对夫妇及未成年子女组成。而规模最大的家庭有20余人。
农民缴纳的赋税有20余种
散发着现代气息的长沙简牍博物馆里,静静地躺着一些长长的木片。循着灯光,仔细端详,可以发现上面整齐地书写着文字,墨迹已有些淡了,字却仍然清晰可见。
这些木片,长50余厘米,宽2.6—5.5厘米不等,被统称为“嘉禾吏民田家莂”,是记录田赋的木牍。其中一枚写于嘉禾四年(235年),记载了居住在绪中丘的名叫区伯的男子,租佃了政府的田地,共4处,40亩。其中38亩因干旱没有收成,不需要交税米,但每亩得收布6寸6分、钱37。剩下的两亩田则每亩需收税米1斛2斗、税布2尺、钱70。嘉禾四年十二月九日,区伯将米交给了仓吏李金,布和钱交给了库吏潘有。最后,在次年的三月三日,田户曹史赵野、张惕、陈通对所有的情况进行了审核校对。
从该简内容可以看出,孙吴长沙郡临湘县佃户租佃土地的数量及须向官府缴纳钱粮、布匹等赋税的数额。长沙简牍博物馆研究员宋少华介绍,《三国志》记载,江南一带,亩产米不过3斛,长沙附近的农民却要缴纳1斛2斗的高额税米,还有钱、布等。这同汉初以来“三十税一”、“十五税一”的租赋制度比较可知,无地的农民遭受着严酷剥削。
不仅如此,农民还要交“口算钱”。长沙简牍博物馆馆员管震告诉记者,“口算钱”就是政府征收的人头税,在三国吴简中,有多处“口算钱”的记载,这是对当时社会最真实的记录。有一枚简是这样写的:“其二百五十二人,算人收钱一百廿合三万二百卌”。252个成年人,每人征收算赋120钱,正好合计30240钱。
据考证,孙吴时期的算赋年限是从15岁到59岁。其中一枚简记录了“宜”的母亲“罗”,年龄是59岁,也要交算赋钱一份。管震说,这已经超出了汉代56岁的上限。
宋少华说,农民还要交财产税,吴简中所见缴纳财产税有“訾五十”、“訾一百”、“訾二百”、“訾一千”四种。当国有战事、统治者大兴土木时,还要承担临时的“调”税。据统计,不包括繁重的徭役、兵役,仅走马楼吴简所反映的农民缴纳的赋税就有20余种。赋税和地租、兵役、劳役一起成为压在百姓身上的沉重大山。少地和无地者不堪承受算赋和其他赋役,只好背井离乡,很多拖儿携妻遁入山林。
不过,吴简中也有对弱势群体的格外施恩。一些简牍中,有“八户罚估不注役”、“其卅四户各穷老及刑踵女户下品之下不任调役”的记载。其意思是,“罚估”、“穷老”、“女户”、“刑踵”等“下品之下”家庭,可以“不任调役”,也就是无需缴纳户调的钱物和服徭役。
工匠被官府控制,买铁器需登记
文献记载表明,孙吴实行了盐铁官营,但如何官营,并没有详细说明。走马楼吴简中有一种简牍被命名为“师佐籍”,是与手工匠有关的简牍,在一定程度上令人对盐铁官营有一个管中窥豹的了解。
“集凡作部师佐……合五百人”,这是一枚简牍上的记载。宋少华认为,“作”就是官府作坊。在临湘县,集中了诸多官府作坊,师佐不下500人,是一支庞大的劳动大军。
<< 上一篇:章景怀先生赠两面印盛大传奇客户端下载章"回家" 恭王府喜添府主之印 >>
<< 下一篇:没有了 >>